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研究引向深入。章描述了英语中与之有关的常见句型并将之分类;讨论了这些句型中所包含的动词的共性特征——非宾格动词;并分析其内在的认知原理——EICM 中涉及自发动作,表达中动语态,其中的关联是自然关联: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使动现象比较普遍,它在构成、性质及功能上颇具特点。构成上可分两个层次:词缀法和词汇法,全面而详细地把握这些表达使动意义的词缀和词汇以及它们各自的性质功能是必要的,并且应从句法及语义学的角度论证它们的性质与其功能密不可分的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3.
非宾格动词认知原为二元动词,但在非宾格构式形成过程中其原有的域外论元受到转喻迁移而消失,只剩下惟一论元作深层宾语。最终非宾格动词表现为不及物性。非宾格动词的“不及物性”与其“惟一论元是深层宾语”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夸克等认为中动结构“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动构式不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而是“主动形式表达状态意义”,但“隐含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动学习已经成为语言教育界的共识,但关于如何互动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在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英语课型的特点,提出协同互动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为提高综合英语学习效率提供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三角原理得知语言学习牵涉到匹配这一认知过程,而一定数量的匹配可达到语义点状态。语义三角状态和语义状态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反应状态的两个端点,它们中间存在不同反应状态。词频是产生不同反应的根源。根据Anderson认知理论,构建了外语自动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对英汉中动构式意义进行一番新的探讨。研究表明,英汉中动构式意义的特点是"凸显受事"但又"隐含施事"。其意义发端于突显受事属性的意向性,心理属性对物理属性既依赖又独立的随附性是实现该意向的动因,涌现过程是实现该意向的途径。"凸显受事"与"隐含施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EST语篇特点     
ES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英语语体。近年来关于EST词汇和句法特点的研究颇多,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EST语篇来对EST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夸克等认为中动结构"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武语法理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动构式不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而是"主动形式表达状态意义",但"隐含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三角原理得知语言学习牵涉到匹配这一认知过程,而一定数理的匹配可达到语义点状态。语义三角状态和语交状态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反应状态的两个端点,它们中间存在不同反应状态,词频是产生不同反应的根源。根据Anderson认知理论,构建了外语自动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