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一、溪亭:溪边的亭子?当年,令李清照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的溪亭到底是一个什么奇妙之处?教材中是这样诠释的:“溪亭,溪边的亭子。”然而,溪者,“山间的小河沟”《(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346页),河面不会很宽,水域不会很广。但是,词中“藕花深处”四字,告诉我们此处必有“接天莲叶无穷碧”,必定波光浩淼,横无际涯,才会令人“误入”其“深处”而“不知归路”。因此,将“溪亭”之“溪”释为“小溪”,与全词的意境绝不相符。那么“,溪亭”者,何处也?历史是这样回答的:1!北宋年间,济南府中确有溪亭一景。即当时大学士石介的女婿、济南名医徐正权(名遁)的私家园林。诗人苏辙任齐州(即济南府)掌书记时,与徐正权私交甚笃,常沉醉于溪亭万千美景之中。其留下的《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一诗可佐证。其诗曰: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疏。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2“从时间上判断,《如梦令》“作于李清照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  相似文献   
3.
谢仲意 《湖南教育》2005,(15):46-46
读什么书呢?告别白天的喧嚣,我在深夜充满温馨诗意的氛围中,捧起一本新来的《湖南教育》,含英咀华,沉浸浓郁。顿时,犹如走近一株徐徐绽放的深谷幽兰,清香弥漫,沁人心脾。此刻,窗外明月如玉,清风似水。还记得,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湖南教育》,也是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抱着教学上的疑难与困惑,踏着崎岖山道,敲开了一位特级教师的门。面对我的请教,这位老人将自己珍藏的几十本《湖南教育》悉数送给了我:“小伙子,‘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吧,她将告诉你全部答案。”那晚,我在明月下翻阅、品读、咀嚼了一夜,凝聚心头的结一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