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6篇
教育   7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一、《决定》引起世人关注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当即在全国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为了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国各族人民强烈要求改革,坚决支持和拥护中央的《决定》,自不待言。世界各国的通讯社立即大量发出报导,在京的外交官,世界各国的主要报纸、经济政治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评论,无不给予巨大的关注。尽管出发点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这课教材的第一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任何偏离这一目的的做法都是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材首先指出:“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有一定的目的。社会制度不同,生产目的也不同。”这是引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前提,因而也就要求从理论上讲清楚生产目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宏观上调节社会主义生产是政府和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生产的宏观控制是以调节物量为主的。可是,这样做能不能统率商品经济?能不能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呢?对此类问题实在有必要进行总结和探讨。一、关于控制使用价值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古往今来,物质资料生产都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任何社会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照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这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的一个普遍规律。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纲)笔者认为“根本上改革”这个用语,指的是要从理论到实践上,把产品经济体制转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为了使人民的生活随着生产的增长而不断有所改善,这里存在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分配比例问题。这个比例处理得好,生产和人民生活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和提高;反之,两者都会遭到损害。  相似文献   
6.
就我国而论,经济制体的形成有其理论基础及形成时的特殊历史条件。概括地说,当时是临摹苏联的理论和模式,后来又有左的干扰。因此,要搞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必须在理论上克服障碍,并且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内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来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会卓有成效,才有利于实现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目标。改革在理论上碰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议论异化问题成了热门。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问题,我国理论界和文艺界的一些同志大谈异化。有些文章违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随意扩大异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异化就是对立统一,就是一分为二。从这样的理论观点出发,到处套用异化概念。认为异化不仅可以用来批判资本主义,也可以用来批评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异化是全面的,有些文章提到社会主义存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