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系统的发展历史和总校-分校关系的演变,对加州大学多校区系统未来发展的三种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州大学系统是在长期发展中各方力量不断博弈的历史产物,总校和分校的权力界限也在冲突中不断调整,但总体上加州大学在不断向分权化发展.中国大学在多校区办学的实践中虽然很难直接采用美国加州大学系统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加州大学的办学经验,着眼长远,处理好总校与异地校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加州大学系统的治理结构具有“一体多元”的特点,历史上实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平衡,有力地推动了加州大学的发展;但随着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的蔓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它也暴露出了不够灵活、反应迟钝等缺点,由此备受批评,改革呼声高涨.本文将讨论改革的观点分为保守派、激进派和温和派,并分别进行了评析,认为温和派的改革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学术独立是贯穿冯友兰教育思想的一根主线,也是理解冯友兰高等教育思想的关键点。学术独立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条件,要实现学术独立则需办好大学,尤其是要集中人力物力办好几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大学;要办好大学,则应尊重学术自身的独立和大学的自治权,政府和社会不应随意干预大学内部事务,不能用急功近利的眼光看待大学。前者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使命感,后者体现了传统道家的智慧。融会儒道智慧、贯通中西文化,使冯友兰的高等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化”“官本位”是大学行政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高等院校饱受诟病的弊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1999-2000年中国高校在政府的推动下,对校部党政管理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文章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对这次改革进行了回顾,并与2003年北大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改革对比,尝试解释这两次改革引起社会震动程度不同的原因,文章指出在1999-2000年的改革中高校机关机构设置没有摆脱“政府化”的倾向,主要原因在于这次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机构改革运动中,合法性机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是经常被引用的一个经典命题,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命题,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恶动力说”。这一命题是恩格斯对黑格尔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恩格斯看来,恶只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