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查理·狄更斯这个名字,中国人民并不陌生。他的小说在中国读者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由他的小说改编的许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如《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我们共同的朋友》等等,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普遍欢迎。他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恩全集》第10卷,第686页)狄更斯便是这批杰出小说家中最杰出的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我校自1985年秋季起开办了五年制师范(三二分段)试点班,在全省范围内招收应届优秀中师毕业生,学制两年,培养具有专科程度的小学师资,至今已办了两届,首届学生已经毕业.这一改革试验,对于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基础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这一试验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一、关于培养目标这个试点班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专科水平的小学教师.我们对这一培养目标有以下几点认识:1.所培养的对象仍然是小学教师,是在德、知、能等方面都具有较高质量的、能适应未来需要的小学教师.因此,必须坚持面向小学的办学方向,强化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  相似文献   
3.
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好的人物对话,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活在读者的心中。鲁迅曾说:“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鲁迅自己便是这么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他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人物的面目,而且显示着人物的灵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是鲁迅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一个显著特色。读鲁迅的小说,我  相似文献   
4.
《猫》,作者当初是把它当作小说或小故事来写的,而并非一篇“纪实”的记叙文。但由于它短小精悍,对猫的观察与描述又十分精细。我们也不妨把它当作一篇记物的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来,我校不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端正了办学方向。1980年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明确了中师的办学方向,中央领导同志还在会上指出要优先办好像湖南一师和晓庄师范这样  相似文献   
6.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是雨果在巴尔扎克安葬仪式上所说的话。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1850)虽然只活了五十一岁,却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在欧洲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的宏伟巨著《人  相似文献   
7.
《荷花淀》并不是一个传奇故事,它只是“按照生活的顺序写下来”,记下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斗争,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这篇课文,我过去曾不止一次地教过,这次备课,我仿佛又闻到了冀中地区泥土的芳香,听到了劳动妇女前进的鼓点,看到了千百万普通群众淳朴而又伟大的心灵,又一次深深为小说中人物的乐观精神和爱国热情所感动,为作者描写人物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学一点心理学。掌握一点心理的科学知识,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在不少学生语文水平低下,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语文不感兴趣。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掌握、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告诉我们,促进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三:一是要有明确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二是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有赖于认识与情感联系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创造这几个基本条件,做了一些努  相似文献   
9.
散文《茶花赋》是杨朔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立意新颖。古往今来,咏叹茶花的诗文并不少见,然而借小小茶花来赞颂伟大祖国面貌的却前所未有,使人耳目为之一新.二是构思精巧.文章题名《茶花赋》.却从求画写起,其圆曲笔回环,层层相连,由春色而至百花,由百花面及茶花,又由茶花引出“童子面”与育花人,最后仍以求画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翻出新意,使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