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2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春英 《乒乓世界》2012,(11):90-91
对于对方发到自己的反手位短侧下旋球来说,马琳的身体总是随着来球移动,而且来球越短身体就越要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因为“在身前击球”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选手在处理台内球时一般都是在身体的低处接球,而马琳在侧身位处理台内球的特征是“身体在高处接触球”。这样的姿态可以让使用者更好地运用台上技术,也更容易使用假动作技术。撇搓图3,马琳的姿势让对方判断不出来回球线路,甚至对方都判断不出他到底是挑打还是摆短。图4中,马琳张开板形,制造侧旋,  相似文献   
3.
马琳在发完球后(如图5),已经做出了准备拉球的姿势。而在图6中,当马琳判断出来球不够长,不能拉的时候。他右脚蹬地,又做出摆短的姿势。图7中,马琳把拍子放到了自己身体的侧方。调整到下一板可以任意回球的板形。如果这板上不了手的话。他可以在摆短、挑打或者撇搓在这几种打法中选择。  相似文献   
4.
低而准的控制,让对手无法抢攻两组连续图中分别展现了张继科的顺侧发球和逆侧发球,从他的发球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想要给球增加强烈旋转的意向。他的手腕像一支鞭子一样在击球时爆发出充分的力量。如下图4,他的后四根手指几乎呈团形状,使板形完全改变,就是因为他在触球前一支保持着非常放松的状态,所以才能做出紧凑而高质量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光火石般的侧身,高速反带 本组图选自张继科在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与波尔交手的半决赛中,虽然他先失一局,但在第二局中盘。他用正手侧身反带技术,牢牢封锁了德国名将波尔的进攻:强势的反带回球令波尔渐渐无从招架。  相似文献   
6.
如图,马龙发球后被马琳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他抱着拼死的心态,充分伸展持拍手,在近台进行防守(图3.5)。在利用交叉步扑到正手位后,马龙左脚踩住地,右脚随后猛力蹬回,迅速还原到了反手位。依靠反手连续拉球,马龙又将比赛转入了自己擅长的相持局势。  相似文献   
7.
8.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角色及能力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国家加强思政教育的要求,和谐社会创建等使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辅导员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此,辅导员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具备收集利用信息能力、教育和管理能力、学习和学习指导能力、心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等以适应新时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如国,对于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马龙运用了击球节奏较快的回搓(图3—5)。波尔利用第三板旋转强烈的反手提拉,回球到马龙的中路偏正手位。马龙快速衔接,用强烈的正手反带取得了这分(图9-13)。  相似文献   
10.
对于柳承敏发出的下旋短球,马琳采取摆短到对方的正手位。当柳承敏又回摆到马琳的反手位时。马琳侧身使用了自己特长的台内直线挑打技术。图8中,马琳球拍的准备姿势已经沉到了台底,如果对方回球出台的话,马琳为上手提拉做出了足够的准备。但中国选手的特长就是无论前三板还是接发球都能时刻准备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