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谢林燕 《中国德育》2007,2(3):64-68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系统性的前置性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将关系到整堂课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品德课程前置性作业...  相似文献   
3.
杜威认为,直接的道德教育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而不能形成“道德观念”.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让课堂上的品德教育同到生活中去,延长品德教育的时效,而课后作业则是实施课后延伸的极为宝贵的资源.为此,课后作业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品德课堂,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它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细细揣摩课堂上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间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时下,QQ已经成为人们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聊天工具。利用它,人们可以方便地用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联络,因而备受大家喜爱和推崇。而QQ群教研凭借其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上的教育教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5.
谢林燕 《中国德育》2009,(11):42-45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交流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古人云:“水木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谢林燕 《中国德育》2006,1(12):78-79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