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那么,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呢?“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以往知识体系有着密切联系,是...  相似文献   
2.
《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更重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五年前我有幸接任到首届课改年级(四年级)学生。课改年级的素质报告册的填写内容要求每个学科内容都要体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内容。采用几颗星的形式呈现。如何能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产生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3.
谢美秀 《福建教育》2006,(11A):47-4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呢?一、以概念形成为反思起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概念形成的关键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记忆。在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组织质疑交流,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我先布置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