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共有八个大段,每一大段前都有一句话总领全段的内容,作者是根据什么设计这些话的?如果改用小标题你看好不好? 二、有人说,救火给赖宁提供了成为英雄的机会,你认为这种看法对不对?你能用课文中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三、介绍赖宁,有时作概括叙述,有时作具体叙述,课文中有哪些段落这两者结合的比较好?为什么好? 四、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材料最感动人,哪些议论最精采,哪些语句形象鲜明又意味深长?把它们标出来,反复读读,并说说自己的意见和体会。【阅读入门指津】一、课文除首尾两大段外,中间六个大段是介绍英雄少年赖宁的主体部分。如果我们把六大段段首的一句  相似文献   
2.
“应试技巧”是一个忌讳的词语,人们往往把它视作“投机取巧”的同义语。然而,技巧是客观存在的。做语文练习也好,解答试题也好,确有一个正确率高低和速度快慢的问题,其间难道没有规律可循?工人操作机器可谈技巧,运动员进行训练可谈技巧,为什么学生做练习、考试答题却要避讳谈技巧呢? 其实,指导学生掌握练习答题和应试的技巧是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相一致的。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任务。语文知识的练习是为完成这个任务进行的训练,语文考试则是对完成这个任务的情况的检验。近年来,语文试卷的设计,减少了死记的内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一、作者读书求学的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他成为好学的人? 二、在课文第二段的开头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熏陶渐染”,要有一个“文化环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尾有哪些话同它相照应? 三、对两位小学老师的回忆,作者并没有使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却使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老师的真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叫考】一、课文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写的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作者是怎样将这四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二、第一部分开头第一句话“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的表述很生动,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三、从整篇看,如果把第二部分删去,是否可以?删与不删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写天都峰,选用了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在表现文章的思想意义,沟通文章的脉络方面有什么意义? 【阅读入门指津】一、初读课文,先要看清各部分描述的侧重点概括出段意:然后,摸清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理出一条贯通全文的脉络,领会文章构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