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硝酸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演示实验,教材安排了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但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实验现象不太理想,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且产生的NO、NO2没有综合利用等。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铜与浓硝酸反应演示器,经使用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册(试验修订本,选修)第93页有一道让学生设计的实验习题,原题内容是:"使用镁粉、盐酸、醋酸设计1个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2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也相同,但两者的反应速率不同。通过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这是一个要求同步操作同时对比的实验,实验现象要同时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要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与STS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S 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STS 教育作为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社会和人的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基础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对此,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开展了 STS 教育课题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实施 STS 教育,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化学实验室是开展 STS 教育的理想场所。1 帮助学生完成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目前初高中都已使用了新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学化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新教材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1教具装置图 装置图见图1。 2特点和用途 (1)特点 ①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融合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将钠与水的反应、气体的收集、气体的排出、产物的检验和喷泉现象集于一体。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又能方便地检验生成物,还能增加实验的新颖、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对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将SO2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待颜色消褪后,加热试管,让溶液红色恢复。该操作存在以下不足:①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由于试管口是敞开的,SO2逸散出来,污染空气。②在本实验中,常遇见SO2通人品红溶液时,红色很久还不消失;或品红溶液被SO2漂白后,当加热时,不见红色恢复,或红色虽恢复了,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后,红色很快又消失。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SO2的漂白原理。鉴于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6.
卤素性质系列实验需用到氯气、氯水,而氯气、氯水的制备是教师及化学实验员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有毒,若实验系统密封不好,会逸散出来,污染空气,伤害身体;②氯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要制得呈现黄绿色的饱和氯水需较长时间;③氯气利用不充分,多余氯气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要增加吸收装置;④各平行班开放药品,拆分清洗费时繁琐,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又增加了操作者负担.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往往不愿意、甚至放弃演示与氯气性质有关的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师高效、安全、方便地做好实验,笔者经反复实践研究,设计制作了氯气和氯水的制、贮、用一体化高效安全装置,较好地克服了这些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铵盐受热分解的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然后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该操作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实验现象类似于碘的“升华”,无法看出氯化铵晶体的分解和化合过程。为此,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8.
卤素性质系列实验需用到氯气、氯水,而氯气、氯水的制备是教师及化学实验员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有毒,若实验系统密封不好,会逸散出来,污染空气,伤害身体;②氯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要制得呈现黄绿色的饱和氯水需较长时间;③氯气利用不充分,多余氯气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要增加吸收装置;④各平行班开放药品,拆分清洗费时繁琐,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又增加了操作者负担。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往往不愿意、甚至放弃演示与氯气性质有关的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师高效、安全、方便地做好实验,笔者经反复实践研究,设计制作了氯气和氯水的制、贮、用一体化高效安全装置,较好地克服了这些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演示实验,由于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有可能造成有毒气体泄漏,不利于环保,生成的一氧化氮(无色)极易被发生器中的空气氧化成二氧化氮(红棕色),从而影响对一氧化氮颜色的观察,不能对反应的进行加以有效的调控等缺点,许多同行对此设计了许多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从试用的情况来看,均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装置复杂、操作不便、药品用量大、不利于全班学生观察等。为了达到装置简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一、仪器特点及用途 1.特点.(1)本教具制作简便、取材容易,融合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将钠与水的反应、气体的收集、气体的排出、产物的检验和喷泉现象集于一体,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又能方便地检验生成物.还能增加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2)整个实验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现象明显,有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