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社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90年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引起了整个社会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作为传统文化和教育之根基的阅读、写作和运算等最基本的内容正发生着变化,同时对传统的学习策略也提出了挑战。一...  相似文献   
2.
增进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是当前提升其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结构,并分析其与不同岗位提供者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从而寻找造成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的微观原因.本文首先验证了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是一个包含5个高阶因素和15个一阶因素的多层次心理结构;然后在霍兰德职业模型分析框架下,将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陈曲  谭亚莉 《科教文汇》2007,(12S):21-22
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力求探索并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中,教师常采取各种教育措施诸如惩罚、奖励来引导学生朝着教育既定目标发展。几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皆认为:奖励比惩罚好、表扬比评批好。然而,如果学校教育中完全摒弃惩罚,那也是很不合适也不可能的事。了解惩罚是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模式的,如何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而减小负面影响,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互构论认为政治社会化具备交互性、多元性、谐变性的基本特征。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应从教化和内化的关系入手,明确互构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机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联动方法论上存在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利用新兴网络主体赋能的形式尚待发掘的问题,在个人主体性发挥路径方面存在尚未掌握内化规律、尚未充分利用反向型塑功能的问题,导致联动时出现主体单一、交互不足、谐变受阻。针对此,应在宏观层面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空间,探索校内和校外以及虚拟空间中多重场域联动育人功效;在微观层面关注受教育者内化过程,通过锚定“Z世代”的群体特质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建立良性“互构闭环”。  相似文献   
6.
早在本世纪20年代,我国就己开始了教改实验,其后建立了遍及全国的教改实验区,经历了50年代中后期的“教育大革命”浪潮与十年“文革”的教育低靡期之后,尤其是1979年有人呼吁“教育科学生命在于教育实验”之后,教育改革实验迎来了它的又一个春天,教育实验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年来,我国的教改实验硕果累累,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正如裴斯泰洛齐创办“新庄”实验学校是基于他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的观点,教改实验从一开始就与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一脉相承,每一项教改实验从开始实施、执行到结束评价都是出于对…  相似文献   
7.
谭亚莉  廖建桥  张亚利 《科研管理》2004,25(6):70-75,62
运用T检验、列联表分析和Eogistic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考察求职者工作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员工-组织匹配、个人-工作匹配、主观感知到的组织配适度、主观感知到的工作配适度、性别、工作经历和潜在工作机会这些可能对工作决策产生影响的因素中,个人-工作匹配和有无工作经历对工作决策的预测效力不显著,员工-组织匹配和主观感知到的组织配适度及主观感知到的工作配适度均有积极影响,性别和潜在就业机会则有负面影响,即女性和自认为潜在工作机会比较小的求职者倾向于作出接受工作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在父母没有立即满足他的愿望时,又哭又闹,甚至答应了以后再满足要求后仍然不依不饶;而有的孩子即使没得到满足,也很“乖”,甚至表现出为了以后能得到更大的满足(比如吃两块巧克力)而放弃立即能得到的满足(只有一块巧克力)的精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力求探索并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方向。它依据一定价值尺度和教育培养目标,系统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和统计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多层次比较和多方位判断,以揭示思想政治素质的“净增值”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生成量”。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坚守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追求和价值表达,修补了传统评价范式短板,有利于发挥教育评价的整体性功能。确定多元化评价主体、把握多样化评价客体、打造系统化评价内容、探赜动态化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化评价过程以及引入元评价监督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基本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