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班集体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班集体则是一个随实践发展变化而更故常新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当代高职学生所具有的双重心理特征、个体意识较强、集体情感弱化、价值观多维性等特点,着重从班文化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班集体建设进行了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班集体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班集体则是一个随实践发展变化而更故常新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当代高职学生所具有的双重心理特征、个体意识较强、集体情感弱化、价值观多维性等特点,着重从班文化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班集体建设进行了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界定生态道德教育的概念及范畴出发,着重考察了我国生态道德教育萌芽、提升、拓展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并试着分析了我国生态道德教育从体认到塑造人的生态道德价值观的现实必要性,再到注重通过教育塑造人的生态道德价值观,继而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帮助大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从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创新体验式教育形式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职业人格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将故事叙述、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植入、讨论探究四种教法,运用于高职思政课渗透职业人格教育的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  相似文献   
6.
谭小雄 《教育与职业》2015,(10):115-117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围绕“人—自然—社会”建构的新道德教育范式,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开发问题提供了新的维度.文章尝试在生态德育语境下,从以整体的生态学思维,推动高校多维性开发大学生职业技能;以和谐的生态社会观,促发大学生职业技能多向度均衡延展;以新的生态世界观,建构大学生职业技能开发的生态性范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院系学生治理结构及其治理能力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从提升学生“四自”管理能力出发,构建了以“党总支领导下的副书记负责制”为主、学生“四自”管理为辅的院系学生治理组织架构,与此相适应探索了“主席治会”“班长治班”“舍长治寝”制度,四层级联系指导帮扶、学生分类分层管理、分块分线多渠道“教管”等工作机制;实施了“1334”工程建设,“人、场、网”齐抓并重,提升院系学生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分类考核是现阶段各高校探索从制度根源上寻求一种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长效激励机制。矛盾特殊性原理和群众工作路线是这种考核机制的哲学基础和工作方法。要确保其合理性、有效性、可操作性,至少需要解决好"用什么标准考核、怎么样考核、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毛特概论”作为一门思想性、政治性、伦理性极强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却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策略。文章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有所用的教学预设出发,尝试从管理学视阈下考量本课程,探讨发掘与运用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的教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