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等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彼得一世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等教育对当时国家的进步和国家建设作用巨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人才培养的变革、创新高等教育和转变质量观念等方式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俄罗斯高等教育推动和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和保证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使教育的变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同时又谨慎地借鉴外来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独特的任务。它凭借外部环境,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品德课堂虽小,但却囊括整个人类历史的变迁、现实社会的矛盾、个人品德的修为。"做有担当的教师育有德性的学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倡导的“小学课程应以综合课程为主”的理念,以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教材内容特点体现课程发展的综合化趋势,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意到,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而透过多元智能理论这一视角理解儿童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从而更有效地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带有显著的社会化、生活化的学科特征。本文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主题下"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内容为基础执教的一堂延伸性社会课《火灾发生时》为课例,对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一、构建社会化的社会课堂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也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从传统出版和网络传播的相互影响出发,分析了网络传播对传统出版的巨大冲击,最后重点介绍了,要想让传统出版和网络传播共同发展,必须加强网络传播与传统出版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和高校基于国际竞争的压力,一直致力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先后提出发展创新型大学、组建联邦大学、创建大学综合体等策略,其中联邦大学的组建是俄罗斯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也需要考虑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构建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较,  相似文献   
8.
高校重大科技平台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重大科技平台与地方产业集群结合是高校抢抓科技进步机遇、增强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的成功经验表明,高校的重大科技平台对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创新和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高校重大科技平台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合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合作周期短、规模小、层次较低,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校企沟通渠道不畅,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其对接服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