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当代剧作家过士行关注着因沉迷于"艺道"而忽视世俗生活、错过世俗幸福的特殊群体。随着《鱼人》、《鸟人》、《棋人》、《坏话一条街》四部剧作的渐次发表,过士行笔下人物回归世俗生活的步伐渐快渐大。从剧中"超凡者"对世俗幸福态度的变化、作者赋予剧作的悲剧感与喜剧感的消长、"追随者"丰富世俗幸福的方式以及"旁观者"的世俗要求这四个角度入手分析,可以梳理出过士行剧作中呈现的世俗化倾向。过士行的"世俗",不同于文坛上其他的"世俗文学",而是个人的解放与自在。  相似文献   
2.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态度:一种是以巴金、萧乾、季羡林为代表的讽谏立场,另一种则是以杨绛、陈白尘、孙犁为代表的宽容节制立场.不同的叙事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美学风格,但因精神资源的共通性与一致性,"老生代"的"文革"多元记忆完成了彼此间的互补,共同构筑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具有明确、独到的散文观。其文包含了道家智慧、“士”的意识的积极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文又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呈现出章法的附会美、内在的韵律美、语言的精炼美。  相似文献   
4.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不适合仅作为纯学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散文创作领域,汪曾祺和贾平凹的散文呈现出相近的皈依传统的古典倾向,恢复了散文表现个人趣味的关学品格。在对趣味的讲求中,除尚雅倾向外,两人的散文还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一种"还俗"的姿态,在对民间"俗趣"的摹写中,实现了平民与文人之间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是明清小品及"五四"散文的影响、雅化的社会生活与文学传统的"断裂"、新的世俗化要求的出现等原因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宝树先生的散文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探询生命的本质,无论游记、状物散文还是写人叙事的散文,都表达了其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肯定、敬畏、热爱和礼赞。这使他的散文在充满怀疑与否定精神的当下独树一帜。这既是其散文的优长,同时也显示了其文些许不足。  相似文献   
7.
<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台湾文学在大陆文坛的励放之状实不为过。席慕蓉、张晓风、张秀亚、罗兰,三毛等几位女性作家的散文各成一树梨花,莹莹白白开在读者心中,清香而且清新。 大陆散文佳作非少,但许久以来,令读者怦然心动的作家却屈指可数。而台湾女性散文却接踵而来,备受喜爱,这的确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海峡那端的女性散文以其特殊的闽台文化特色,带着水气灵动,带着温馨细腻走入了大陆文化视野,立时形成了一股热潮,有些文集一版再版,大有洛阳纸贵之势。究其原因,乃是这些女性散文所表现的都是对挚爱与纯美的追求,都是万丈红尘中的凡心一颗,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共鸣,读者深受美与爱的陶冶,深觉“于我心有戚戚焉”。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几经改编的过程中,成功与缺陷并存。改编既借助影视的优长,带来了原作所不具备的优点,也因创作者或表现手段的局限,使改编后的作品存在若干不足。面对因改编而使原作增色的部分,以及改变后保留的原作的精髓,我们不禁喝彩;但是,面对改编中的尴尬,应引起我们的更深的思考,以期在更高的要求下有更精的产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