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文章界定了教育实习的概念,探讨了教育实习的五大特征。概念、特征的把握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其实现路径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蓝图制定的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建立专业理想,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  相似文献   
4.
个体获取信息、应用加工信息的能力不但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被看作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体现在课程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便是对信息时代的回应。但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整合"概念偏狭、由"讲授"走向"演示和播放"的偏向、"整合"目的未整合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的对策是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整合内涵、探索整合模式,优化整合过程、实现有效整合,达至目标双赢。  相似文献   
5.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的培养自我实现的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观,有意义的学习天性的学习观,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观是其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旨在实现由“教书”转向“教人”、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复归。“完整人格”、“意义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是其价值追求。基于此,我国以注重知识的“单面人格”、“机械学习”、“讲授教学”的教学现象需要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6.
个体获取信息、应用加工信息的能力不但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被看作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体现在课程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便是对信息时代的回应。但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整合"概念偏狭、由"讲授"走向"演示和播放"的偏向、"整合"目的未整合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的对策是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整合内涵、探索整合模式,优化整合过程、实现有效整合,达至目标双赢。  相似文献   
7.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教育目的对其身心素质的规定,立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其结构素质的规定,立足于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需求变化对其去向的规定。因此,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改革需要的、专业理念明确、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比较系统、具有从事面向城乡幼儿园等幼教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经营管理者以及为上一级学位单位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8.
课程结构的研究是课程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在课程的设计与编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依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变革,变革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构,因此,课程结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关键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师生冲突作为师生互动关系的一种可能存在的状态,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以往师生冲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涉及师生冲突的内涵、类型、根源、功能及其对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反思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实学教学思想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他倡导力学致知,躬行实践,这一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条件;学贵适用,统整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学贵独创,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的教学思想。这对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