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经典认识论具有非文化中性、语境无涉和覆盖面过窄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的地方性知识,扩展认识论的研究领域。首先,在认识论、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地方性知识概念的内涵可以被概括为: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语境相关性和本土文化空间内嵌性等特点,以及评述和适应环境的功能。其次,从描述性辩护和规范性辩护两条途径为地方性知识的局部合理性辩护,进而表明对于它在其中产生的文化社群及其语境而言,地方性知识是能够被社群接受、满足需求、适应环境的恰当手段,而没有任何出于他文化的理由可以拒绝这种局部合理性。最后,我们提出一个面向地方性知识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地方化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外部世界怀疑论认为我们没有关于心灵之外的对象存在的知识。马尔康姆通过扩展摩尔反怀疑论的常识论证,指出怀疑论内部的语义不融贯性:如果怀疑论是正确的,那么怀疑论者用来证明其观点的语词将无法具有其所赋予的意义。这种对怀疑论自我驳斥的语义学分析构成了反怀疑论的典范示例论证。借鉴维特根斯坦诊断语言问题的独特视角及其自身对怀疑论的讨论,文章将考察典范示例论证是否有资格成为一种反怀疑论的普适性策略,并结合当代语言哲学和认识论的特定立场(语义外在论、认知语境主义)分析该论证背后所涉及的语词(思想)之意义(内容)赋予问题,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为辨明怀疑论内在困境和有效回应怀疑论勾勒一条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