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人为本打造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教育与管理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1世纪世界与中国发展及其时代要求的高度,以对我国大学生的总体状况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为基础,通过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产生的新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了“以人为本——打造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教育与管理新平台”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的观点,并就其如何“打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国高等教育也有3500余年的历史。回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殷商西学、春秋私学、汉代太学、唐朝四学六馆、宋元明清书院都曾为造就民族精神、延续中华文明作出过杰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既是体现城市个性特色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泰安市历史文化在泰安市CI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建设途径问题,其中包含了泰安市历史文化与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城市MI)、城市行为识别系统(城市BI)和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城市MI)3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坚持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城市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打造特色是大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是培养跨世纪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两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三进”的水平和质量,必须在完整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和改善邓小平理论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一、实现两个内化,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什么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因为这个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作为科学的理论,它具…  相似文献   
6.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凝练和高校精神的象征,但由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差异,中西高校校训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特点。从表现形式来看,中西高校校训在外显性、稳定性、特色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价值取向来看,明德重行、倡博崇勤、求实尚新是中国高校校训的价值取向,而笃信宗教、崇尚自由、追求真理则普遍为西方国家高校所推崇;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把握好个性与本质的统一,协调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创新我国高校校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设是党中央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略步骤,是搭建"大德育课程体系"教育与管理新平台的重要举措."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着眼于教育的系统性,强调整体育人,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