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学中,杨绛的创作是很有特色的。各种因素造就了杨绛的睿智,使她在艰难的政治风波中度过了困厄,也使她解放前和革后的两个时期的创作中贯穿着共同的“智性”特点。她的创作完全可以称为“智的写作”。这一创作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其中更折射着时代政治化的巨大变迁,以及这一变迁所给予作心灵的沉重磨蚀。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序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应该具备将现当代文学打通的整体意识,将它们贯穿起来研究;其次,应该侧重宏观的、新视野的研究,取代以往所偏重的微观作品研究;第三,加强美学方面的研究,淡化传统的文化和还原式研究.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认为孙犁的基本精神是“儒家”或“革命者”,本文认为构成孙犁精神最本质部分的是乡村文化。他始终保持对乡村的浓厚依恋,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文学创作和文学观上也有清晰的乡村文化色彩。当然,孙犁的文化资源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乡村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他对乡村文化也有所超越和批判。但是,总体而言,孙犁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无声浸润,是乡村文化孕育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4.
文学研究可以有多种方法,我不是认为哪一种方法就一定最好,但是我认为文学研究的基础是文本,这一点不应该动摇。你思想的伸展可以超越文学范围,可以不以单纯的审美为主旨,但是,如果在你的研究中没有文本、没有审美,就不能算是文学研究了,只能算是文化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文学语言在创始之初受到西方翻译语和传统文言文的很大影响,要走向成熟,必须经历本土化的转换和完善."十七年"乡村题材小说大量运用农民口语,叙述语言上也与农民生活语言相接近,并初步将农民语言与翻译语和文言文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虽然它还存在着艺术性较弱、方向单一等缺陷,但对于促进乡村题材文学与乡村生活的一致,尤其是促进新文学语言吸纳农民语言,完成本土化的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域性是人们评论乡土文学的重要视角,也被认为是乡土文学的基本特征.但是,近年来,一些乡土作家表示出对地域性的批判和拒绝.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前乡土文学创作界和批评界有密切关系,折射出一些乡土文学作品在地域性表现方面存在的缺陷.实际上,地域性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只是地域性的表现不应该简单化和表面化,而是需要深入到生活背后,在乡村生活、人物和语言当中自然而深刻地呈现出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性与乡土文学的关系面临较大的变化,需要更深入地认识乡土文学精神的意义,关注地域的内在文化精神,在更深层面上持守乡土文学地域性的独特底蕴.  相似文献   
7.
从本土化与民族化角度反思新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探求,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这一任务一直未能真正完成.这成了限制新文学成就及其与大众关系的重要症结.在中国社会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文学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没有失去意义,相反其重要性更为彰显.文学本土化和民族化不是保守,不是狭隘和封闭,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姿态,一种精神,其内涵是开放和多元的.要想促进新文学的发展,需要真正重视对本土化和民族化问题的探究,深化对其思想和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乡村的自语--论莫言小说创作的精神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的小说大都以乡村为题材,他以较明确的乡村自我立场,表现了乡村的深层文化精神。莫言展示乡村精神的两个典型意象是苦难和幻想,叙述方法上也融入了较多的乡村文化特征,体现出乡村自语的精神姿态。莫言的乡村书写与其生活经历、文化姿态有深刻的关联,也有充分的文学史意义,但一些作品中也存在着浮浅和炫奇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贺仲明 《考试周刊》2013,(2):188-189
勇猛的将军带出勇猛的兵,好的班主任带出好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不难,也不容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第二,做学生的朋友,理解每个学生;第三,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贺仲明 《东方文化》2002,(5):61-64,85
解构和学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两大基本文化思潮、解构,源头其实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观念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对长期蒙昧和封闭状态下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冲击,解构了往昔的政治乌托邦神话一但是,真正的解构高潮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