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本次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将"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体系,使"过程与方法"成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环节的课堂提问,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而成为了课程目标之一。这种过程即目标的全新理念,体现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价值取向:课堂是学生收获成长的生命场,要从关注教师成功的教转向更关注学生踏实的学。不能否认,"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难点。新课改已经十多年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使学生身心得到愉快的成长,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正是基于这一前提,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与总结、学习与提高。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京市改革试点学校,我们取消了行政班和班主任,每名学生拥有一张单独的课表——既有必修科目,也有选修科目(包括艺术、技术、体育等),学生走班上课,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样,课时从哪里来?削减主科课时。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科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历史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之上的.历史事实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仅仅是某一堂课、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藏着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量不一定大,但一定有.这种一点一滴的、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了德育渗透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走进颐和园,创造新教育”是我校(注:此处指北京市十一学校,下文同)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一个课例。本课寓学习于实地游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力图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衰史和文化价值,体验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