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成龙  吴建华  刘文莉 《资源科学》2008,30(12):1933-1939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IOA-EF)具有良好的结构性,一定程度弥补了生态足迹基本模型在识别环境影响的真实发生位置、组分构成及其在产业间的相互联系等不足。自1998年Kathryn B.Bicknell提出该分析方法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完善、修正和扩展应用。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有关学者在运用投入产出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时,出现了偏差,如继续用土地乘数(land multiplier)来估计产品的土地足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改进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因子的计算方法,根据Kathryn B.Bicknell(1998)、Jiun-Jiun Ferng(2001)的“假设的三部门经济交易表”数据,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进后的调整因子所计算出的间接使用的区域外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占土地总投入的比例(0.1186),与总进口占总投入的比例(0.1044)的实际情况更接近。当缺少进口产品分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时,本文提出了“进口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所贡献的生产性土地矩阵”计算方法,即用土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乘进口产品投入向量的对角阵来代替进口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所贡献的生产性土地矩阵,对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生态足迹计算有很好的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