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褒扬和歌颂人道主义的精髓———博爱。博爱是狄更斯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双城记》的核心思想。西德尼.卡顿不仅仅要拯救露西,拯救曼内特一家,而且要抗衡杀戮的逆流,呼唤人类的良知。一个被社会排挤、遗弃的青年,却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来救赎社会。卡顿的救赎,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重点刻画的。狄更斯如实地以无限的深情描述了卡顿赴刑的场面,完成了卡顿由死颂生,由死到生的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狄金森和李清照创作的共同主题。但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她们的爱情诗在内容和表述方法上又有所不同。狄金森的爱情诗,常写到在死后与爱人作永久的结合。而李清照的作品表现的多是深闺少妇思念远方丈夫的离情别绪。再者,由于她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以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不同。狄金森大胆直率,而李清照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花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最后的收获》(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一书进行了评论,认为存在三点不足之处:第一,词的误译;第二,诗行的误译;第三,刻板的逐字翻译。由此得出结论:要译好狄金森的诗歌,首先必须通读其诗歌、评论及诗人传记,彻底弄透每首诗的意义,然后再推敲字、句,译出风格,译得流畅,译得象诗,真正做到“信、达、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