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创新是目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本文从办学观念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深化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与培育创新文化氛围诸方面探讨了远程高等开放教育创新问题,旨在通过教育创新以提高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李建成以皇太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秦王李世民射杀,于是史书对其颇多微词,当今史学界也认为他无才无功,仅以嫡长子而居太子之位,是个纨绔无赖子;李世民与李渊、建成等人的斗争,是当时社会进步倾向的代表者与腐朽倾向的代表者之间的斗争。对李建成的这种历史结论是极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3.
李靖在隋末任马邑郡丞。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被任为隋太原留守,当时李渊积极筹划起兵反隋。《旧唐书·李靖传》载:“会高祖击突噘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李靖要向隋炀帝告发李渊起兵之事,是效忠隋王朝而立功的行动,为何要“自锁上变”?司马光在《考异》中认为“上变当乘驿取疾,何为自锁也!”又引《李靖行状》所载:李靖“昔在隋朝,曾经忤旨。及兹城陷,高祖追责旧言。公慷慨直论,特蒙宥释。”司马光虽对李靖“自锁上变”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费尽心机改唐为周.登上女皇的宝座,为何在其晚年不传位武氏以延续武周王朝,却要还政于李唐王朝?其主要原因是以父系家长制为基础的封建宗法制以及传统社会观念的约束,母子皇位继承较姑侄皇位继承更具合法性及得到社会认可.以及武周王朝延续后女皇将不会被列于宗庙的必然结果。加之武则天取得皇位的途径及方式并未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臣民心向唐王朝,最终迫使武则天放弃帝位与延续武周王朝的初衷,忍痛割爱,还政于唐。  相似文献   
5.
周勃、周亚夫父子皆任太尉、丞相,有拥立和稳定文、景统治之大功,但其结果却是周勃两次任丞相共计不足两年,即被免相归其封地,又被诬告谋反之罪被文帝下法司刑讯,幸有薄太后相救,才免一死;周亚夫因与景帝在太子废立等事件上意见相左,不仅被逼谢病免相,还在朝宴中被景帝有意刁难与申斥,进而被诬陷谋反入狱,绝食而死,封爵被废。周勃父子的遭遇,既体现了功高震主的现实及汉高祖削除异姓诸侯王政策的继续,又反映了西汉前期皇权与相权之争的激烈,更表现了文、景二帝用人政策的实质,而其过河拆桥、以怨报德则显示其冷酷的一面。对之探析有助于对文、景二帝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在夺取皇后宝座之时,遭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顾命大臣的坚决反对,但是却受到司空李勣的极力支持,顺利达到了目的。李勣之举既有报复唐太宗对自己疑而用之的昔怨,也是与两位太宗宠臣矛盾的体现,还有顺武则天之意、以保自己官爵富贵之因,最根本的乃是其以己利是图的处世原则、善于审时度势和制造舆论的本领和善变狡猾的性格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王朝统治的一个特殊时期,为了夺取李唐王朝的最高统治权,武则天在借用、运用封建国家法律以严厉打击政敌的法律思想指导下,采用阴谋诡计和滥刑政策,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风,杀戮李唐宗室子孙和无辜臣民,形成长时期的恐怖统治。武则天的法律思想有阶段之分,其性质是与封建正统法制相违,是对唐代已经定型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破坏,对武周时期及其后数世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历来史家论及“贞观之治”,先要归功于唐太宗的用人政策。诚然,贞观时期确曾出现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武大臣,唐太宗亦不失为与秦皇汉武齐名的封建统治者。贞观君臣论政之辞,经史书推崇性的记载之后,成为唐以后历代统治阶级的楷模。实质上,唐太宗的用人政策虽较多数封建统治者为积极,但并非如封建史学家所吹捧的那样。特别是贞观中后期,猜忌大臣,以非罪冤杀大臣成为太宗用人政策的主流,这时期徭役繁重,“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贞  相似文献   
9.
秦蜀侯考     
本为读《史记》札记。旨欲通过史实,考证《史记》关于秦封蜀侯之满载和误载以及后人翻刻传抄之误。关于秦蜀侯被封的人数、身份、活动、权限以及秦封蜀侯的原因诸方面,此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
陕西电大较早建立并基本运行了两级教学督导制,经多年实践,逐渐形成了省校和分校两级比较规范的教学督导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成为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