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苏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在学生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我在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已有知识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因此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的就精心地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然  相似文献   
2.
[教学背景和案例]“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带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因此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就精心地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真可谓丰富多彩,精彩不断,给老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找的实物和精心准备的教具,都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和案例] "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带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等.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因此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就精心地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与合作。”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应在“引”上下功夫,当好“中间人”。下面是《认识乘法》一节课中两则“引”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