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问题的提出:民本主义还是民主主义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的风云激荡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结果,各种思潮本身往往呈现出新旧混杂、中西共存的特色。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亦不例外。孙中山在晚年说过,“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后世研究者在探讨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渊源时出现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以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创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与君主专制共生的绅权,本应成为革命的对象。然而,一方面,清末新政与宪政的推行,使士绅群体发生分化,新一代士绅因时适变,逐渐取代老一辈守旧士绅,在全国、省级以及州县地方的各级政治舞台中显露头角,或者成为活跃于通都大邑的立宪派名流,或者成为在州县经办新政与地方自治的开明士绅,在各级地方社会,他们远比革命派具有更广泛与更深的社会根基;另一方面,由于革命派自身的局限以及内忧外患的威胁,他们亦宁可与在革命中随机应变的士绅妥协,以谋求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士绅不仅度过了武昌起义后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观与南京政府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行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体制建构,构成它所承载的政体的底层结构。清末民初以来,地方自治成为一个“举国耳熟能详”的政治思潮,无论是主张改良还是革命的政治家,都不约而同地主张建立地方自治制度,以解决中国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的难题。孙中山也不例外,地方自治构成其革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孙中山本入虽来不及将其付诸实施,但从20年代末以来取得全国政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施行了他的训政主张。自称是孙中山学说忠实执行者的国民党政权,以孙的《建国大纲》等著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了一系列地方自治法规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江兆民著译作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中国学者对日本哲学的研究兴趣提高,全国规模的日本哲学研究会成立,其中对中江兆民(名笃介)的注意尤为突出。1979年,《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的翻译出版成为一个标志。1981年在长春召开的“日本近现代哲学史座谈会”(有26人参加)上,滕颖作了题为《中江兆民及其代表作〈三醉人经纶问答〉》的认真的学术报告(见《哲学研究》1981年第九期)。《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版亦说,“中江兆民近年来成为研究比较集中的日本哲学家”,除提及上述滕颖的论文外,还提到刘及辰《中江兆民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江兆民与幸  相似文献   
5.
一、越飞在北京越飞抵华后,苏俄对北京的外交压力更大。在越飞之前来华的苏俄外交代表巴伊开斯只有权商谈中东铁路问题,而越飞与他不同,越飞以全权代表身份来华,受命洽商建立外交关系和恢复俄国在华权益。越飞是莫斯科最能干的一个外交家,他曾出使德国,把外交手腕与革命融为一体,展露出卓越才能,在中国他也扮演了这种双重角色。与优林和巴伊开斯使团一样.越飞使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