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连接主义(Connectivism)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于2004年提出来的,是新兴的网络环境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基于网络连接主义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教师通过商务英语教学中“信息源”与“节点”的有效连接可使商务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具有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文化预设对读者及其对原文理解的过程施加影响,特别是极大地影响翻译这一特殊的言语活动。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从宏观上影响译者翻译重构策略的选择。了解文化预设有助于透彻了解原文、灵活处理源语的文化预设,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意、形和音完美结合的艺术整体。通过分析诗歌中语言形式和内涵表达的互动作用,强调在古诗英译中诗歌形式传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形式对等"绝不是对原诗语言表层结构的机械移植。  相似文献   
4.
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来分析庞德诗歌翻译中的误读现象并证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师范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的现状,讨论了英语教育专业实习与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实习时间弹性化、管理方式灵活化、实习基地常态化以及师范特色化。  相似文献   
6.
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利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原作与译作之间的互文参照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其所具备的读者——阐释者——作者三重身份上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以接受美学中的文本"空白"理论为依据,从语义、句法、结构和意境等角度探讨了古诗英译中空白艺术的处理,认为原文的意义空白不应随意填补,以便更好地进行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意象为诗歌美的重要体现形式,以庞德意象主义理论为依据,并以其中国古典诗歌译文作品为实例,通过对其意象传递的手法的分析后发现:诗歌翻译重在意象传递。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接受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探讨了翻译领域出现的复译现象,认为复译现象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复译对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贺鸿莉 《林区教学》2008,(5):105-106
英汉数字具有模糊性。英汉数字模糊性语义的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文化背景、习惯背景和语境背景,并采取灵活贴切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