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3.
在国际全纳教育改革背景下,一些国际大规模教育测试中残障学生参加比例偏低甚至缺失的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特殊教育和全纳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为深入探究这一现象,以PISA、TIMSS测试为例,基于2项测试的官方报告,从样本选择、题目编制和结果报告3个方面对残障学生参加比例较低或缺失现象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残障学生参加大规模招生考试相关规定和实践,就进一步完善残障学生参加大规模教育测试提出3点建议:1)保障残障学生参加教育测试的权利;2)为残障学生参加测试提供合理便利;3)针对残障学生测试结果提供相应的成绩报告。  相似文献   
4.
因特殊的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部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和实施了系列旨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本文从教育政策学视角,运用价值分析法对该政策从主体需要、客体属性及实践过程三个范畴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实行该政策.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之前以“教育旅行”起家的比较教育、20世纪60-90年代多措并举下的比较教育学黄金期以及21世纪以来重回国际舞台、复兴比较教育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依其特点可分为比较教育学的奠基者、国际化推广者以及传统的反思与捍卫者。意大利在比较教育学学科基础建设方面较为完善,主要包括学会、期刊、出版机构以及高校四个部分。意大利比较教育学体现出延续“教育旅行”的传统、重视翻译国外比较教育学著作以及积极加强同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三个特点。未来意大利比较教育学需在高校重视度、期刊建设以及语言交流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6.
贾利帅  刘童 《中学教育》2021,18(4):103-112
北欧地区课后服务的发展与欧洲提升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两性平等,协调家庭与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背景密切相关.北欧地区具有较为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供需平衡.课后服务以政府提供为主;课后服务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课程,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配备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服务费用由国家大力补贴;形成了政府...  相似文献   
7.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现阶段我国课后服务快速推进但实践层面表现出无序与混乱,而发达国家课后服务已具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在考察美国、北欧、韩国与日本课后服务实践基础上,课后服务模式可以归纳为服务国家教育战略的动态模式、确保平等的社会福利模式、重塑学校公信力的教育模式以及福祉与教育综合推进模式四类,各模式在供需关系、服务对象、服务人员、内容与效果、质量评估方面分别呈现出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课后服务进行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议:明确课后服务的价值功能,分类推进课后服务政策;搭建课后服务资源网络,家校社多方联动;设置多样化活动,推进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化;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德国融合教育改革进程缓慢,是欧盟融合教育比例最低、特殊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是一次失败的融合教育改革。检视德国融合教育的改革实践,发现德国分流的教育传统、各州之间差异化的融合教育政策、发达的特殊教育体系,以及对融合教育质量的过度重视是导致德国融合教育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考察德国融合教育的改革,引发对融合教育中四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理解残疾的不同模式、科学合理地安置残疾学生的方式、融合教育成功与否的评价问题、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研究认为融合教育是兼具公平与质量的教育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适宜融合原则,以该原则为指导力求实现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