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聊紊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它假托鬼狐故事,暴露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揭露贪官污吏以及土豪劣绅的丑恶嘴脸,抨击科举制度的罪恶,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课教学长期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使得课程教学失去了师范特色,并陷予尴尬的处境.我们"高师写作教学的职业性特色研究"课题组,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特点,在写作课教学中突出职业性特色,在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探寻高师写作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突破了高师写作教学的瓶颈,走进了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笔下孕育了一个无比美丽的湘西世界,也描绘了一个充满现代文明和虚伪的都市世界。他怀着重造民族品德的神圣心情,颂扬美和智慧,批判丑恶与卑鄙,充溢其中的是种种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4.
贾学清  雷扬 《大观周刊》2011,(6):211-211
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广泛。处理城市污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两部分:将污水中的碳源(BOD)转化为二氧化碳,以及相应的动力消耗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从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污染物减排将被放到首位,而能耗高的处理工艺将失去竞争力,毫无疑问,节能降耗型的水处理技术将成为我国长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贾学清 《新闻界》2007,(3):126-126,121
随着社会娱乐文化的发展,社会新闻的地位也迅速提高。具有浓郁城市特色的早报、晚报、生活报等,更是把社会新闻作为重要的看点、卖点。但是,由于社会新闻报道面广,写作者的职业修养、写作能力千差万别,当下的社会新闻写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混乱现象,极大地损害了这一蓬勃生长的新闻文体的声誉。从新闻文体学的角度探讨社会新闻的写作要素,进一步认识社会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掌握导语制作、语言锤炼技巧,对提高社会新闻的文体品位,使社会新闻拥有更大的读者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学清 《中国教师》2013,(Z1):274-274
30年前,当辅导员老师把《毕业生就业意向表》发给我们这些即将学成毕业的大学生时,同学们都极其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就业去向,十分认真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我没有加入他们的讨论,而是很平静地在表上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处黄土不埋人"。写完后,我很有完成一个壮举的感受,眼前,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家乡的一棵老柳树下面,三叔共用一个木架支起一块黑板,在教孩子们识字写字,我也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牡丹亭》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不仅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分别塑造了各具时代特点、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封建社会执着追求爱情幸福的大胆女子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营垒中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小姐,都对"情"情有独钟,以"情"反理,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以各自的斗争方式对抗封建专制。但由于两剧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物的反抗经历不同,崔莺莺与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内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概貌通讯是以反映社会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通讯。在所有的通讯文体中,概貌通讯的优势是极其明显的,它题材新颖、形象鲜明、文笔优美、可读性强,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可以说是报纸,尤其是党报耀眼的一颗明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为概貌通讯的写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题材领域。所以,重视概貌通讯这一重要的新闻文体形式,准确把握其可读性因素,充分发挥概貌通讯的文体优势,对于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介绍祖国各地旖旎秀美的风光,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增强报纸的影响力、知名度也有深刻…  相似文献   
9.
贾学清 《新闻界》2006,(2):121-121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晚报的突起,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娱乐文化的发展,社会新闻的地位迅速提高。具有浓郁城市特色的都市报、晚报、生活类报纸等,更是把社会新闻作为重要的看点、卖点。社会新闻以街谈巷议为特色,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逸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强的人情昧,增强了媒介与受众的接近性,因而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要做好社会新闻,就要在写作中很好地揣度受众心理,确立正确的写作理念,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那么,受众对社会新闻的阅读心理是怎样的?与此相应,社会新闻的内容侧重点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疏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