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文教科书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师生对教科书的性别偏向有所认识;而教师缺乏性别教育意识,性别教育仅处于萌芽状态。教师与教科书共同参与了传统性别观念的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2.
柔情词从它成熟以后,就一直面临着两种命运:一方面为人所爱,文 章从古代的婚姻制度、文学分工及词的功能的演变等几方面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另一方面又为人所轻,文章在揭示了柔情词为人不尊的原因之后,着重论述了宋 人和清人对柔情词的推尊。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科书"思想性"内容要素具有意识形态功能,课改前教科书突出了政治意识形态功能,课改后教科书更多地关注了非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由于长期的一元主义政策下主流意识形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整合不力,加上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掩蔽性、滞后性等特性,与编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教科书"思想性"要素没能建构出理想的合力效应,个别要素服务指向不一,造成意识形态服务意识的错位。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情"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进行的抗争,从而揭示了生命的本真.剧作蕴含着一种哲理的思辩,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材文化学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从文化学视域对语文教材的理论探讨,二是对教材文化构成的合理性与适切性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的丰硕与文化本身涵盖内容广泛有关,通常是平面上的拓宽,纵深方向的深化研究较为不足。从研究方法来看,微观分析框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