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构建政策要素指标框架对影响2003-2013年中国房产市场的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十年间房地产调控具有稳定的主导政策模式;抑制政策和刺激政策并存;行政手段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形势剧烈变化时受到"重用";单目标政策占绝对多数;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性激励设置;市场机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结构的约束,宏观经济形势和执政理念的变化对调控政策出台及调节重点变化的作用明显。这些研究发现仍需进一步的讨论,构成了后续研究的新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危机管理的前瞻性和紧急性,公共危机管理组织必须具备极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高效的信息搜集功能、上行沟通功能和将决策付诸执行的下行沟通功能。功能的履行必须以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从信息沟通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设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是在制度规则下,基于自身本质进行行为选择的个体行为者。对地方政府行为取向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本性”和规范它的制度规则。要改变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取向,必须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化,即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正确引导激励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地方领导的个体利益与地方的科学发展统一起来,使之在尊重个体理性的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圈一体化的过程中,城市政府之间的合作起着主导性作用。当前我国的城市政府合作理论与实践都不十分成熟。借鉴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的地方政府合作和城市政府合作协调制度,分析我国城市政府合作实践发现,健全政府内部制度环境、设立城市圈董事会制度是我国城市圈一体化中城市政府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的法理基础是宪法和法律对地方政府的界定。建国之后,我国地方政府的法理基础经历了1949-1954年的初步建立时期、1954-1978年的波动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继续发展时期,建立起了基本框架,但仍存在盲区,即未能对一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职权做出具体的划分。解决出路在于从宪政结构出发,划分地方专有权力,形成与中央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