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融合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科学文化的对立走向合流,这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趋势。过去,自然科学学科享有极高地位和威信,而如今,这种态度在西方已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科学能否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有些持悲观态度,而且文化危机常常跟现代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起着巨大的作用,但不能代表一切。学校教育如果只重视科技生产发 展的工具性功能,却忽视了人自身发展功能,就会助长功利主义的倾向和发展。当下,人文主义所以被重视,正是…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融合   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科学文化的对立走向合流,这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趋势.……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声音艺术表现郭建民,赵世兰声音艺术(本文是指朗诵、演讲艺术)是一门语言、声音、形体表演等方面的综合艺术。至于声音艺术的表现,与教师授课的关系则是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在此,提出这个课题,试作初步研讨,其目的是将教师的授课技术提到既青知识性、学术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歌,他是各族群众自已的创作,记录了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风貌,优秀的民歌是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历来闪烁着奇光异彩,展现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高师音乐专业所开设的声乐课,做为一门主干课,其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即培养学生作为未来中学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综合艺术素质,综合艺术表现力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从这一点来看,高师声乐课有别于音乐院校的声乐课.但是,高师音乐专业所开设的声乐课在历史上脱胎于音乐艺术院校的声乐课模式,现实中忽视“师范”特色,强调单纯的歌唱技巧训练的现象仍访普遍存在,妨碍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克服这一缺陷,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从课程设置角度作些分析.高师音乐专业目前所运用的声乐教材,虽然名目繁多,但一般均是歌曲选集。教师日是依…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中国传统歌剧和民歌出发,对近几年来新民歌的兴起作了比较细致的评论。对新民歌的流行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冲击也作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戏歌综合”是中国民族歌剧将戏曲、民歌演唱特色进行辩证综合、风格独异的演唱艺术。它既有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戏曲演唱的运腔、韵味,但又不同于戏曲演员和民歌手的演唱。它通过“字、声、情、韵”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极为鲜明地反映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创造的民族品貌。  相似文献   
9.
歌唱艺术表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联系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担负着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的使命;另一方面又有通过表演为听众提供审美享受,从而影响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歌唱表演的作用正是在与这两个相关的环节联系中显现的。一、歌唱艺术创造性与真实性相互结合歌唱表演作为二度创造决定了它必须兼顾创造性与真实性相互结合,并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歌唱艺术作为二度创作,仅仅具有真实性,即对原作忠实再现是不够的。它还必须与表演者的创造性相结合,实现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声乐艺术走过了三十年的时光。在这三十年中,中国声乐艺术有过辉煌和创新,有过迷茫和疑惑,有过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