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爱国诗词的研究,以往多偏重于抗战派和遗民作家,这是中华诗词爱国主义长河的主流。此外,尚有涓涓细流汇入,不可忽视。某些处于异族统治较稳固时期的诗人词家,即使政治上已归顺新朝,但其作品仍会流露怀恋故国、崇尚民族气节、忧患民生疾苦的情愫。本文选择清初诗坛主盟人、“神韵诗”的倡导者王士祯为典型,探析其“折射式的爱国诗”,并从文化学角度作阐释。  相似文献   
2.
“补天”与“挽歌”问题,实质上是曹雪芹的审美人格和美感心态,以往的研究较为表浅或牵强。本文认为,曹雪芹并不屑于补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之“天”,而痛心于“人性之天”的毁坏。《红楼梦》为人的真情、才华遭受压抑、扭曲和毁灭而长歌当哭。  相似文献   
3.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4.
拙文《沉郁雄雅的人杰心音——论稼轩词的主体风格不是豪放》,对推尊辛弃疾为“豪放派”首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此说与稼轩词的实际情况相左,不能成立。同时,从南宋的时代特点、辛弃疾的具体处境与其审美人格出发,面对稼轩词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初步论证了稼轩词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雄雅。但是,对这一主体风格系统的内  相似文献   
5.
“中,是儒家的非常独到而高明的哲学思想,但以往总彼说成是错的,是“调合矛盾,、“抹杀阶级斗争,。本文对中行、中道、中庸的内涵进行探讨,揭示其合理内核,并试图引用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忠恕”是贯串孔子全部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支柱,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南,“忠”是主体的自我要求,以自身道德的完善为目的;“恕”是主体对待客体(他人)的原则,是调整和平衡人际关系的策略。本文探讨了儒家“忠”的本义,澄清误谬,并对“恕”的人际关系意识有较深入的阐发,特别从领导艺术的角度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毕生热爱戏剧活动,根源在于其“新君子”的人生观。他要求戏剧既发挥好教育民众的社会功能,又必须具备独立的艺术价值。本文重点阐明闻一多戏剧观对康德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并辨析闻一多的观点与王尔德美学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歌德在回答“一部剧本要怎样才会产生戏剧效果”这个问题时,极为精辟地说:“那必须是象征性的。这就是说,每个情节必须本身就有意义,而且指向某种意义更大的情节。”西方的象征艺术手法与中国的传统艺术手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何?这个问题,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作过探讨:“西洋人所谓意象,象征,都是同类的东西,用中国的术语说来,实在都是隐。”“隐语古人只称作隐((讠急)),它的手段和喻一样,而目的完全相反,喻训晓,是借另一事物把本来说不明的说得明白点;隐训藏,是借另一事物来把本来可以说得明  相似文献   
9.
《稼轩词》与《东山词》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角度对辛弃疾的词作进行考察,以辛弃疾性格、学识、词风相仿佛的贺铸为参照系,探析二者的契合与相异,以深化对辛弃疾其人其词的认识。此篇着重作家人格特性、审美追求及辛词以气运词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骚涕集》自觉承《离骚》之余绪,重视词人主体情志的抒发,师法苏轼“以诗为词”,追求表现真性情,并独到地提出“性情中有文字”。倾慕稼轩词之英迈,效法其以气入词,以气运词,潜气内转,故陈词气足神完,甚为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