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依据“两课”特点和要求,应建立以讲授法为基本形式,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助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如何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紧迫的课题,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革命气节教育才有助于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人类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文明孕育着内涵各异的发展观 ,而发展观的革命性转变则意味着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文明形态的更替。传统发展观曾经拥有的辉煌充分表征了工业文明的历史性凯旋 ,而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则体现着人类在饱尝了工业文明种种负面效应的涩果后 ,对其自觉而全面的反省 ,对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形态的呼唤。因此可以认为 ,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对而立的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之一种传统发展观 ,而是整个现代工业及其意识形态和它们塑造的生存方式 ,传统发展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 ,探讨可持续发展观之缘起实质上就是考察人类…  相似文献   
4.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要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重”,“新“,真”。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正在经历第二次范式变革 ,这就是从近代哲学向建基于“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的转变。主体性的弘扬在带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昌盛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造成了人类文明的危机 :人的价值迷失、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生态和环境危机。当代哲学对人的全面研究为新发展观把发展目标定位于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 ,在发展目标上的一个严重缺陷是“重物不重人”、“见物不见人” ,把人的需要的全部丰富性简化为片面的物质追求。构建新的发展观就必须超越主体性哲学 ,重新思考人的形象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重筑哲学本体论 ,而这恰恰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