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学存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24-128,13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静照"是容纳了生命运动内容的美学范畴,不像西方"静观"理论那样绝对强调与世隔绝。宗白华的中西美感发生论比较留给后人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政治在根本上是想象关系.中国从古至今的“言志说”、“载道论”、“服务观”、“反映论”都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认识成果,但均难免存在认识偏差.随着“文学想象政治”这一观点的提出,我们有可能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境地中认识并发挥文学对于政治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学审美意识是主张文学审美特性的观念,它既包含以“审美”建构文学定义的“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也包含以“审美”的某些要素来强调文学性质的观点学说。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意识以三种形态存在,即人学形态、语言形式形态、“审美”形态。三种形态各具内涵,各应具体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研究文学审美意识对促进新时代文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静照"是容纳了生命运动内容的美学范畴,不像西方"静观"理论那样绝对强调与世隔绝。宗白华的中西美感发生论比较留给后人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学存 《科教文汇》2013,(16):59-60
外语师范专业"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美学史课程特点,注重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美育理论传授,理论联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叙事伦理"为研究方法,首次将叙事伦理研究与古典小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从伦理维度来解读古典小说的叙事机制,是中国叙事学领域的新近成果.该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格的叙事分析中对中国古典小说营造的伦理世界进行学术批评:古典叙事"虚构的权威"对民族性格、文化心理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应采取一种境遇性的伦理取位,基于当代立场形塑一种恰当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俯视意境的外部结构,发现艺术意境是人生的六大境界之一,他的意境内部结构揭示了意境的三个层次的本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建构运用了大量的中外文化、文艺、哲学方面的知识,他的意境理论深刻而富有韵味。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文艺批评的启蒙精神强调文艺作品应受到科学、理性精神的关照,主张文艺作品引导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期望文艺作用到民族复兴大业.1932年后,他的文艺批评精神转向审美体道,以品味艺术的方式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特殊性,期望以中国趋静和谐的文化精神克服西方浮士德式的恶魔人欲,安顿焦虑彷徨的灵魂们.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观念由文学工具论向文学审美论转变,对形象思维讨论的拓展有力地促成了文学审美论的发生,之后关于文学特性的讨论便由审美论承担,形象思维的讨论完成其理论使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