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策: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转变,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国三十年来,在最初的七、八年中,我们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本来应当及时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特别是由于后来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致使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一直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的宏伟任务——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具备相应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人身生产条件,是实现这一任务所必需的前提。我国当前的劳动力资源存在着数量相对过剩、平均质量较低、分布很不平衡等特点。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应当怎样来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下面,就此讨论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五年的拨乱反正,现在,人们对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巨大意义,已经深信不疑。但是,当我们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时候,一系列同按劳分配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仍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是我们党在1953年所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它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地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吸收了苏联等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这条总路线的贯彻使我国真正进入了马克思所预言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国經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問題曾进行广泛的討論。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范圍、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以及商品生产消亡的条件等問題的看法,还很不一致。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各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商品生产的地位和发展趋势等問題,又展开了广泛的討論。商品生产問題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問題。中共八大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指出:“繼續发展商品生产和繼續保持按劳分配的原則,对于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有人说,从教师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地位,从教师的劳动的社会评价,大致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水准和社会风气。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林彪、“四人帮”肆虐时期,教师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被当作专政的对象,遭到粗暴无理的批判和斗争。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教师重新获得了解放,人民的文化、科学和教育事业又恢复了生机。但是,应当看到,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造成的恶果,还远远没有消除,教师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公正的评价。这种状况同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是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