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谈毛泽东对科教兴国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孱弱的基础上对科教兴国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艰辛探索。1949-1957年和1961-1965年,他对科教的热情关注和正确定位促成了科教兴国事业的巨大发展;而1958-1960年和1966-1976年,尤是后者则因他的认识偏差和错误操作导致了科教兴国事业的严重灾难。他在科教兴国探索中的得失为新中国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更好地实践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如何推进自身建设,一直是我们党不敢懈怠也不能懈怠的重要课题.推进自身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初始点在于干部选拔环节.于学强博士的<中国干部选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就是一部着眼于解决干部选拔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新著述,值得品读和推介.  相似文献   
3.
1979年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指引下努力实现富民强国成为新时期中国的主旋律。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富民强国的经验总结、战略举措、必由之路、可靠选择和应然形态。  相似文献   
4.
科技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件,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中国科技力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相关问题尚待深入探讨。有关中国科技力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科技力内涵与体系、当代中国科技力水平与科技强国战略、国内国外科技强国战略的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科技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5.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邓小平深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新契机,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观彰显消灭贫穷、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五大理念,使中国社会主义终于摆脱了传统模式的种种羁绊。中国社会主义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科技强国战略具有“军事科技优先”的鲜明特色,这种强军固国战略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列宁、斯大林的重大影响。苏联建国初期的严峻形势逼迫苏联着力发展国防建设,他们对先进武器的认同促成苏联的强军固国理念,军事科技的二战实效校验了苏联强军固国实践。  相似文献   
7.
俄格冲突蕴含着错综复杂的非偶然性因素,阿、南的独立倾向,俄与阿、南的暧昧关系,阿、南、格的战略意义等中坚因素最终导致了冲突的爆发。俄格冲突超越了国家间的常规战争,其实质是俄美等国围绕格国的控制权和自身的国家利益而展开的战略博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使得中国社会主义有了全新定位.这种定位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和四个坚持等几大方面.这种定位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成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锐意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绝好契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归位堪称立论科学、蕴涵丰富、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方面,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农村社区是一种自治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发展中呈现出社会结构封闭、经济往来贫乏、行政色彩浓重、居民趋于同质的特征,这些成为其继续进步的局限所在。虽然国家已经对农村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新规划,使之实现了多功能的整合和集聚,呈现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但是该发展方式在农村现有的体制所形成的基本社会秩序下面临很大的发展困境。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状况,将由政府主导改为引导,注重金融的支持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教育制度,使农村社区逐步走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