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为不孕症的病因诊断,设计容易管理且系统全面的应用程序,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总结与统一管理,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使不育夫妇能尽快找到病因以便指导随后的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方法:查找并总结不孕症病因诊断的各种相关资料,结合本院研究所的经验与附属医院的技术及设备,建立切实可行的不育夫妇病因查找方法和程序、相关资料的电子档案。结果:确立不孕症病因诊断程序并附加各种病因诊断定义标准,建立不育夫妇病因诊断结果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结论:本课题成果应用于临床可以指导不孕症病因诊断过程、缩短不育夫妇的诊治周期。  相似文献   
2.
PGF2α在原发性痛经中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其受体系统在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中地位和作用;原发性痛经与PGF2α增高有关,而PGF2α通过受体发挥作用,目前其受体可分为FPA和FPB二型,主要分布于黄体,PGF2α可能通过作用于螺旋小动脉壁上的PGF2α受体,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或通过黄体影响月经周期,而产生症状。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3.
课程内容体现妇科护理岗位职业导向,重点考虑了各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对临床妇科护士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原发性痛经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平均年龄22.3±7.1岁,正常对照组健康女性60例,平均年龄21.5±5.4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法测定经期外周血PGF2α浓度和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INF-γ水平。结果:二组经前和经中PGF2α水平均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经前45.46±11.48pg/ml,痛经组经前51.31±15.88pg/ml),但原发性痛经组病人经期PGF2α(182.66±68.6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7.59±38.55pg/ml)(P〈0.01);痛经组IL10经中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53±1.33与13.14±1.41pg/ml)(P〈0.01);病经组IFN-γ IL10经中显著增高(16.49±4.63与9.12±1.55pg/ml)(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PGF。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回音必R孕康口服液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效果。将60例黄体功能不全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孕康口服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治疗。根据基础体温、黄体期雌孕激素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两组效果无差异,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回音必孕康口服液用于黄体功能不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