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通过分析甲戌本“脂评”三个方面特点,集中说明甲戌抄本是晚出的。它不仅晚于甲戌年(1754年),更晚于“已卯本”(1759年)、“庚辰本”(1760年)。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科室是中小学校设立的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管理和主要实施机构。实践表明:中小学教科室的职能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是开展得不够得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没有设立职责明确的教科室,或者就是学校虽然设立了教科室,但是教科室应有的职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该如何定位中小学教科室的职能呢?笔者承担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五”立项课题“顺义区中小学教科室建设的研究”,在探索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剖析黑格尔美学定义 ,并与费尔巴哈美学思想比较 ,进一步说明两个美学体系的根本对立 ,以及两者的历史贡献 ,从中总结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国内斗争形势十分尖锐,农民多次起来反抗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要求彻底废除农奴制。在这一革命洪流中,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积极投身到空前激烈的运动中去。他办杂志,搞哲学,攻政治经济学,倡文学,论美学,大力宣传民主主义,疾声号召农民起来,一举推翻沙皇王朝,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定位问题 ,自美学创立以来一直存有争议 ,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对美学本身性质认识不同 ;二是美学研究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期望引起讨论 ,最后统一研究对象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读康德《判断为批判·美的分析》的一则笔记。仅就“美的分析”部分内容中康德提出的三项鉴赏判断界定,即鉴赏判断是“主观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和不准有“概念”介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证。力求找出他的界定值得肯定地方,又要说明他的界定由于受到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制约,存有极大的致命的局限性。正是这后者,成为康德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二人转”由来、特征的总结,提出给它正名为“东北二人戏”,并指出它今后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创作出更多的反映新生活内容的本子;二是要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表明: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的高低与学校教科室的建设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读《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第二则笔记。是继第一则笔记之后,对康德提出的第四项鉴赏判断“只应涉及形式”,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它的理论上残缺,指明他论证过程中的偏颇和固执,进而说明康德美学体系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