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型社会需要与之对应的文化伦理的转型,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应当是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彻底反思基础上的发展伦理。发展伦理认为,传统发展模式是以挥霍性消费为前提的增长,本质上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挥霍性经济、非节约型经济,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冲突的。发展伦理立足于人类的整体利益、生存利益和长远利益,将自然纳入伦理的调整范围,并通过“人为自己立法”的积极行动,实施有约束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文化意义上它是文化模式的转变。我国的现代化可归结为主导性文化模式的转型,即从农本社会以血缘、地域、经验、天然情感为文化基因的文化伦理模式过渡到以理性的、法制的、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契约型的文化伦理模式,目的是要形成以现代性文化伦理为基础的社会运行机制。但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伦理迟滞于现代化的要求,对现代化是一种阻滞。这种文化伦理的迟滞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现代化的动荡,出现发展的异化、反现代化、道德危机等后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化阅读”现象,教育者和受教育存在相反的极化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育者正价值式的极化阅读方式造成了受教育者的负价值式的态度。要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应当改变“极化阅读”的方式,从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完整性、现代性三个方面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化生存是当代青少年生存的基本特征。生存方式的网络化具有双重的文化后果,它既是后现代主义的武器,能够消解传统的权威价值,又是建构的力量,使平等、个性、多元化生存方式成为可能;它既能使青少年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虚拟空间里体验狂欢的愉悦感,又能让青少年在此间沉沦迷失;它既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能张扬青少年的主体能力,同时也让青少年受技术理性的更深控制,疏离本真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创新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在创新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不再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人物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上个人的咨询者和示范者、学生创新活动的欣赏者和评价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