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对大学物理课程缩减学时的现状,再结合我校发展建设对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的要求,课题组将对少学时(64学时)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致力于构建一个适合我校工科各专业教学要求的,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新体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是“重述神话”的苏童长篇小说《碧奴》具有如下的叙事艺术特点:明暗线交叉的叙事结构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眼泪”为代表的隐喻性叙事意象揭示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深层联系;小说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色彩的搭配组合,在塑造丰满人物形象的同时也给读者营造出诗意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羌姆是一门综合性的宗教艺术。它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八世纪莲花生在桑耶寺创编金刚舞开始,一直到今天,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区依然长盛不衰。该篇就羌姆的含义、起源、发展流派等问题作出一个梳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宗教艺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小说开始了新的叙事革命——对传统叙事语言进行颠覆和消解。通过对余华和格非的作品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将先锋小说作家改变叙事模式的尝试概括为三大方面:将叙事的时间和感觉开放化;消解语言能指和所指的界限,实现l临界叙述;在文本中设置空缺和重复,对“存在”提出本源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形式探索。之后,他们显示出一些共同的流变特征:(1)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2)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3)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先锋小说的这种审美流变趋向可以概括为:作家们正在通过检验和质问人类精神质量、关爱与安抚人的心灵处境、再构与重建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来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先锋小说的形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流变呈现出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等几个共同特点。因此,先锋小说的审美流变呈现出的趋向主要是:作家们对人类精神质量的验证和拷问、对人的心灵处境的关怀与抚慰、对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的重构与再建,正在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改革,把建筑工程计价与实务课程建设成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现代理念,独具特色的,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达到了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实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余华、格非的前期创作反映出了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特点:暴力主题,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以及临界叙述.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作实际,重点阐述了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应着重发展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英国分析美学家、哲学家。他对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即艺术定义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艺术品即物理对象假说,并引申出对艺术的再现性和表现性问题的再思考。他推导出一系列理论结论,诸如艺术的理想理论,艺术的表象理论,艺术的标志物、类型、种类和共相的关系等。文章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标记、类型、种类和共相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