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正>"西方文明通论"视频课程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丛日云教授主持,邀请了众多北京各高校的名师学者参与讲授;其中有长江学者(张法教授)、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吴国盛、孟建伟、丛日云)、曾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丁宁、王人博、舒国滢、丛日云、刘家安)、北京市高教名师奖获得者(丛日云),也有西方学者和在西方受过系统教育并生活工作多年的华人学者(徐午、文鸣等),还有北大和清华两所名校"西方文明史"课程的主讲  相似文献   
2.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记载了10世纪下半期拜占廷帝国的诸多重大事件,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史料。与此同时,书中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人群,记载了多种人物样态。本文利用当前国际拜占廷学界流行的"人物形象"解读方法,细致分析《历史》一书中的相关问题,就利奥笔下人物形象的范围、塑造维度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拜占廷史学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做出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忏悔者"塞奥发尼斯的《编年史》是拜占廷帝国中期最为重要的历史作品,尤其有助于我们了解关于毁坏圣像运动的历史内容。然而,由于作者自身经历和时代特征,这部《编年史》具有三重明显的特征,即自始至终运用单一的评价体系,作者选取史料的片面手法,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某些因果联系的曲解。这些特点对后世拜占廷历史写作乃至整个文学活动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有必要清楚认识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对这部《编年史》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