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学诚是鲁迅的乡先贤,对鲁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直接影响了鲁迅早期的辑录工作;章学诚的史学观念影响了鲁迅在读经读史问题上的见解,并对鲁迅杂览主义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鲁迅早期辑录乡贤著作、乡邦文献的活动,使得自己感性地接触了地方性文献,感受到了越地风俗传说的内蕴,对越地文化的自我书写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将浙东史学由宋代向前推进到了汉晋时代,从而形成了地方性的方法和视野。地方性方法和视野的形成,是鲁迅能够对野史和民俗学加以重视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沦陷时期的上海,日本侵华文学译介占据主流,欧洲名家名作和侦探小说的翻译也是译介的重点。除公开出版的翻译文学之外,潜在译作是上海沦陷时期翻译文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沦陷时期的翻译文学,带有鲜明的战时体制影响的痕迹,文学翻译的政治性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5.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6.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史,在华北沦陷区没有中断.  相似文献   
7.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面,但却没有被写入翻译文学史中。在东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翻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更是多种多样。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日伪的文化统制存在着一定关系。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其他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被纳入翻译文学史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品位的再造与提升离不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邯郸,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符号繁多,内涵丰厚,寓寄着邯郸几千年来的历史文明。历史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得邯郸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历史符号与城市现代文化的对接与传播已是不容遁避的选择。邯郸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延伸、城市主体文化自尊自信的回归以及城市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等诸多途径,城市的文化品位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重要的一页。在桂林文化城,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与抗战存在着密切关系。桂林文化城的翻译文学蕴含着丰富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抗战时期的重庆,译家聚集,译著浩繁,所译国别多样。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抗战时期重庆翻译文学的格局。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文学带有鲜明的战时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