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而我们的新课程就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而我们的新课程就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新课标提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特殊的价值"。教育研究表明,使学生通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品德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所以品德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品德与生活》课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朗读优秀的儿歌童谣,则是低年级学生乐意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儿歌童谣为教学载体,以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前置条件,追求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性、生成性,通过丝丝入扣的讲解和分析,让儿童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品德与生活》课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朗读优秀的儿歌童谣,则是低年级学生乐意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儿歌童谣为教学载体,以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前置条件,追求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性、生成性,通过丝丝入扣的讲解和分析,让儿童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