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求解能量本征方程,得到弱磁场作用下的二维势阱中电子的本征能量及其波函数,进而以基态和第一激发态波函数构造了一个量子比特.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量子比特内电子的空间概率密度随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阱的边缘处出现的概率值为零,在其他位置相对较大;各个空间点的概率密度均随时间做周期振荡,振荡周期与阱宽有关,与外磁场无关,它随阱宽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包括显性与隐性两种情况,不同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了问题学生的产生。预防问题学生的产生,应考虑以下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因材施教的良好氛围,强化实践性反思与相互性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某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不尽人意:从互动类型上来看,显性互动占据主导地位,隐性互动的隐性意义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互动主体上来看,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从互动方式上来看,言语互动居多.非言语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有效性学习是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追寻的核心问题之一。建构主义由于强调学习的主体性、生成性、情境性、差异性和社会性,因而提供了探讨儿童有效性学习的新视野,有助于克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乏味诵记、去生活情境化、高控制的学习指导以及忽视主体性的学习准备等不良现象。据此,教育者可通过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提供有效的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等措施促进儿童的有效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问题学生”是当下教育领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现实的建构性和过程性,因而提供了研究“问题学生”的新的视野。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课堂问答、课堂朗读、目光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的社会建构过程探析,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转变对“问题学生”固有观念的独到见解:对“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本质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对“问题学生”的认识方式从类属性转向个体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咏梅诗学会审美,进而得到精神的升华和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教育界主流理念和主导模式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与实践,滞后于当前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实际。重新理解和界定班主任的角色和工作范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西方现代性的角度探讨我国学校的运作逻辑,指出西方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普遍主义的进步观和理性主义指导下的科层社会组织形式——科层制。而我国现代学校的运作逻辑则是西方现代性在中国的延伸,是建立在进步观基础上效率优先的组织,是在科层结构中运行的关系场域。随着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解构,后现代性表现出的多元性、多样性、本真性和鲜活性,据此在后现代性的关照下,本研究提出两种新型学校的运行模式:一是建构自我管理的学校;二是建构"面向当下"自我发展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师生互动愈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然而,在课堂内外环境的影响下,课堂师生互动陷入了诸多方面的误区。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阐述并分析了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深入的反思,提出课堂师生互动是师生建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语言的过剩、漂浮和虚狂等语言异化现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生存的意义缺失、心灵隔膜、欲望膨胀等精神困境.乡村振兴为重建乡村语言提供了契机,语言存在论为重构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实现的路径:回归本真语言,重建农村中小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跨越语言系统之界限,建构农村中小学生多元语言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