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神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神是人心理的投射,是人类天性的自然流露,反映的是原初人类自身的状况;神话契合着原初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推动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视觉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安徽巢湖师专赵自勇拥有两只眼睛对于我们人类意味着什么呢?眼晴是人所拥有的最有效的感官;眼睛不只是接收光波使我们获取外界信息,和其它感它比较数量最多,范围最广,而且也是人的心理向外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被认为是最...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通过对历史本身的回顾来说明法国学者戈岱司提出的“印度化”概念的本意,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并说明应该如何从历史本身发现历史。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术界过去流行把明治维新看作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有学者使用不同的理论,如现代化理论,来分析明治维新,所以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问题,学术界的观点日趋多样化。不过,现在各种历史教材基本上仍是按照资产阶级革命说的思路撰写明治维新和日本近代史。简单来讲,把明治维新看作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在观察日本近代史时,简单套用了英国、法国历史的研究模式。这种做法的背后隐含的是单线论假设,也就是以为  相似文献   
5.
英国统治新加坡时期推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表面上看完全是这种政策推动了新加坡转口贸易经济的繁荣,实际上新加坡转口贸易的繁荣和同期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20世纪20年代以后转口贸易的危机也是不利外部环境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对贸易只在外部环境提供的可能范围内有促进作用,而且在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条件下还对工业化有强烈的不利影响。殖民统治者把自由贸易政策解释成神圣的原则,但实际上是维护少数人  相似文献   
6.
1931-1945年日本的对外战争与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说明1931-1945年日本的对外战争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之所以走上对外侵略战争的道路,是为了夺取海外市场和资源,而当时由于日本经济的相对落后性无法通过和平的经济方法实现这种目的。为支撑战争,这一时期日本进行了重化工业化,而基础的薄弱和资源的短缺,使以军需工业发展为内容的这种重化工业化只能以牺牲和平工业来实现。为战争目的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的设备、技术和劳动力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战争的经历从体制上塑造了战后日本的发展模式,是日本式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印度绿色革命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绿色革命兴起于60年代下半期,是推行农业发展新战略的结果.它使印度到70年代末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各种作物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个人受益不均等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决策者们的资本至上论,忽略了制度变革的作用.而以旁遮普邦为典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政治局势的动荡则是印度为资本主义特色的绿色革命所付出的社会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8.
英国统治新加坡时期推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 ,表面上看完全是这种政策推动了新加坡转口贸易经济的繁荣。实际上新加坡转口贸易的繁荣和同期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 2 0世纪 2 0年代以后转口贸易的危机也是不利外部环境的产物 ,自由贸易政策对贸易只在外部环境提供的可能范围内有促进作用 ,而且在 2 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条件下还对工业化有强烈的不利影响。殖民统治者把自由贸易政策解释成神圣的原则 ,但实际上是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原始社会权力意义的形成原因,不仅肯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而且从心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多层次论述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权力意识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历史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照,双方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也因此最终发生逆转.打造出了整个20世纪两国关系的基调。历史虽然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双方在20世纪的恩恩怨怨使两个民族的内心至今还有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当我们思考如何面向未来建立和谐中日关系和美好新世界的时候.同样应思考一下历史以弄清问题的根源.本文就用现代化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对19世纪后半期的中日两国历史发展做一比较,探讨它们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