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使命以及实现这一使命的方法和途径,认为译者的使命是达到"善译"——使其译文与原文"曾无发毫出其间",读者"阅读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善译"的途径有三:在语言层面上采用归化原则;在文化层面则采用异化原则;当译者遭遇"不可译"的情景时,则应以原作的意境为依归,再创造出一个可以与原作"赛跑"的译作,以延续原作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赵进明 《双语学习》2007,(11M):27-27
在本文中,作者对英语运用中的简约化现象的成因作了探讨,指出,英语的简约化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口语、俚语、标题和口号中大量使用缩略了的短词、短语和短句;②作为一种新的词汇,缩略词的产生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③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也在不断地进化,简约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文体,进而也是自然主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原语和译语及其所处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对应现象。笔者认为,这种不对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名称;2.禁忌;3.典故,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作者指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着自身特色的语言载体,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作用只能是对此作出受限制的"文化补偿",也就是尽量保留和再现原作中的极易失去的"灵气"。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否具有并且发挥较强的主体意识与作用是关乎文学翻译成败优劣的首要条件。原因如下:译者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译文与原文永远"相异、增加或减少";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追求"无我",但是都难免"有我",可谓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译者发挥其独有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原作在译语中得以"青春永驻"。一言以蔽之,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当具有并且尽可能地发挥独立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也是文学翻译走向成功的"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5.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针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系统地介绍了名词性从句的用法.英语中的名词性从句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同时,作者还指出了它易于与其他英语用法发生混淆的情景. 如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的区别,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以及名词性从句充当句子的宾语时的几种情况等. 本文的着眼点是语法问题,而语法问题向来是包括英语学习在内的所有语言学习的基本性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本文对于中学生学好英语有着一定的裨补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