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然而,有些待证的不等式不易发现证明的出发点,这时,可以直接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其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如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这就是分析法,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和优点是:  相似文献   
2.
已知直线l过点P(-1,2),且与以A(-2,-3)、B(3,0)为端点的线段相交,那么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等式的证明的考题极少出现.但2007年全国高考中,湖北理科卷第21题出现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在2011年高考中,不等式的证明在两个省份(安徽理第19题、湖北理第21题)的试卷中出现,所以不等式的证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考数学"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非常精巧,解题方法灵活,对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自主学习就是自习 案例:教师在《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一节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环节。“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城邦的介绍,思考:城邦有哪些特征”。在这个设计中,教师实际上是把“自主学习”理解成了自己学习,即“自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