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不高,创业成功率低,与其创业效能感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创业教育要依据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机制,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创业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包括需要驱动、模仿认同和内化外化三个心理过程,遵循这一心理发展规律,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从"唤醒、教化、践行"三方面入手,科学制定和选择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创业效能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地界定创业效能感的内在结构,有助于剖析创业效能感的形成机制,探索提升创业效能感的教育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策略。基于扎根理论,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经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和总结,验证了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效能感由营销能力效能感、创新能力效能感、风险承担效能感、抗压能力效能感、关系协调效能感、责任使命效能感、管理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能力效能感8个维度构成。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个维度进行的教育干预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辽宁省高校的创业教育,甄别和培养机会型创业者,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