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道德存在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道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因此教学设计要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儿童参与情景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体验道德情感,感受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辛雪梅 《甘肃教育》2022,(24):28-30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劳动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带领劳动教育走出困境,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文章结合实践分析了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情感”这一因素来激活学生思维,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呢? 一、以情感为主线,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以加强德育工作。 如《火烧圆明园》,课文中强烈的情感,是这一课的主要特色。那么,如何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