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西文明的三大差别 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欧洲文明有三大特点:1、城市性:欧洲城市是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也是自给自足的城市经济;2、沿海性:欧洲“古代文明史就是沿海城市史;3、奴隶性:欧洲的社会制度可以说是基于奴隶制度之上。韦伯概括的这三个特点是站得住脚的。这三个特点也可以推而广之地看成是整个西方文明的主体特征。不过我还想在韦伯的三点上补充一点,即掠夺  相似文献   
2.
或问:外国诗都可以译成古体汉诗吗?答曰:不然。鄙意以为,西诗中的鸿篇巨制,当以白话诗体译之为佳,而古雅谨严,短小玲珑或妙语格言珠联者,却不妨选若干译为古体。以英诗为例:现当代英诗自然都应译为白话体,若强为古体,则必显得矫揉造作。但中古期及十七、十八世纪的不少英诗译成古体汉诗后,在忠实性方面,失真度往往较白话体要小一些。凡英诗中格律谨严,措词典雅,短小而又多抒情意味的早期诗作以古体汉诗形式摹拟译出,效果  相似文献   
3.
著名人类学家博阿斯说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是语言文字。那么,不言而喻,继续维护这一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文教学。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彻底的手段是改变其语言;同理,保持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最持久的手段就是保持其语言。一个民族纵然失掉了国土...  相似文献   
4.
唐诗走向世界--《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众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4月6日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召开《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出版座谈会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新近出版的由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进行评介。下面是部分发言摘登(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的教育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中西方学者都认为,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职能是解决教育问题,这是颇有道理的。教育对于国家,对于全人类,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中国人来说.由于其教育体制有着至少3000年的历史,与西方的教育体制有着诸多实质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将这种讨论放到中西文化比较的大背景下来进行。然而,这么大的一个题目,远非本文所能容许的篇幅所能包容,所以我这里仅就比较重要的若干概念进行了抛砖引玉式的探讨,并非面面俱到的系统陈述。  相似文献   
6.
一、应试教育为语文教改带来便利与契机中学语文水平测试是认定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关键。目前,中国语文界普遍抱怨中国的语文教学过分受应试教育的牵制,这并非毫无道理。然而,应试教育本身并不一定是错误的。在一个以市场经济的赢利原则为指导思想的时代,要想让语文教育丝毫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总是保持一种纯学问的追求,这是不现实的。正如中国古代伟大的科举考试制度曾大大强化了普通百姓对学问的向往,并推进了中国的行政管理理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弊端一样,目前的高考制度也同样强有力地反作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使其轴心几乎…  相似文献   
7.
也是人生     
流不尽是那山头的白云,来也悠悠,去也悠悠.曾伴我掬起瑞雪桥下的清泉,只照见往昔的苦闷,徒然漏过指缝的,是那时的年月,纵放声呼唤,却早已一去不回,也不必唤回.错爱过多少次冷酷的月亮,萧疏的秋林,半夏的黄昏.人生不是一杯酒,醉了的,不是好汉;没醉的,不是英雄.曾目睹多少豪杰浴血沙场,杀死的全是自己的弟兄,到头来,谁也算不上输赢,那时候普天下只有一个颜色,一个声音.人们告诫我,在此岸,一切都是永恒;不是千秋、就是万代,永远,永远……那时候,我还年轻.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从中西文明比较看中国崛起及战略思考》(《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7期)一文中,作者曾指出,如果领导世界的任务必须像汤因比所认定的那样势所必然地落到中国人身上,那么,我们必须牢记中国万不能象近代的世界强国那样试图谋求用武力来达到这一点,恰恰相反,中国要遵从自己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逻辑,主要谋求以文化发展战略来承担这种义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