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逯慧 《课外阅读》2011,(7):275-276
写教案,对教师来说,天经地义。可在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使用教案的,讲桌上的教案形同虚设,只是一件摆设。为了这件摆设,教师呕心沥血,结果写出来的文字产品基本无用。教案,固然重,但什么样的教案更切实际,这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深入思考。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如何保障在充分阅读、充分思考的前提下,拿出快速便捷、形式多样的教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人生经历的第一个人生仪礼是诞生礼,而婴儿养育的一系列仪式都可以看作是是诞生礼的组成部分.本文将记述、解读目前仍在新泰地区流传的扫佃出门仪式,希望在解读中加深对人生仪礼的理解与感悟.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呈现一种多元、开放的特征。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唐代底层民众的就业渠道增多,有相当数量的民众可以脱离土地凭借劳动力或手艺谋生,经济生活日趋商业化。婚姻生活虽沿袭了讲求门第、重视聘礼的传统,但男女双方尤其是妇女在择偶、离婚、再婚方面的自由度增加,女性意识觉醒。宗教生活兼容并包,既崇佛敬道,也信奉着多种民间信仰。唐代的大国形象以民众对经济的自信.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逯慧 《教学与管理》2015,(9):112-114
自80年代我国引进有效教学理念以来,国内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对有效教学的探讨基本上处于“有效教学应该是什么”的“应然”层面,这些探讨过于宏观、宽泛和理想化,很难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具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扶手。为此,可尝试从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入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自己提炼出的“善知识”、精心设置的优美动人的情境去触及学生的思维、情感,使学生从灵魂深处瞬间产生一种顿悟;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从人格、个性、思想、生命、精神、艺术等方面去诱发学生汲取其中的精髓,继而在其身上产生一种谋求课后进步和发展的延伸拓展效应。  相似文献   
5.
徽州歌谣是厚重的徽州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整体风格上具有一种南北过渡性,既有北方歌谣的刚也有吴歌的柔。徽州歌谣虽然在体式上比较单一,却具有高超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夸张、铺陈运用自如。此外,徽州方言在歌谣中的运用,又使徽州歌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